比起《長路》裡面那對父子走不到盡頭的孤絕之感,《世界搜藏家》裡的柏頓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既明確又實際,就算不被人認同,就算一意孤行,他仍朝著自己所想要得知的一切而努力,走遍千山萬水,而這世界浩瀚無垠,可以探求的還有太多太多。

在柏頓的幾段旅程裡面,我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價值觀的衝突,每到一處柏頓就讓自己融入在當地的文化之中,甚至改變裝扮與信仰,原本是被賦予任務要改變當地人風俗習慣的他,卻選擇了接納與學習,那種白人意識裡自以為是帶來正確的事物,在當地人看來只不過是侵略與攻擊,而他早就認清這一點,不論是在印度、在阿拉伯或是前往東非都一樣,於是他不正面衝突,也不強硬的反駁,而是以極為包容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切,縱然他所做的這一切在同胞的心中顯得不倫不類。

而 另一個令柏頓招致非議的問題,是信仰,他原本所信仰的基督教,對我來說其實是個自私又沒有包容性的宗教,但柏頓每到一個地方就改信對方的宗教,他不以基督教的角度來認為對方的宗教是不好的,而是汲取當地宗教的長處,學習各地宗教的精神,甚至更為尊崇,但這樣的態度卻讓他被自己國家的人鄙棄,認為他不夠忠誠,但那又如何?

其實我很不喜歡那種基督教對異教徒的種種態度,也很討厭他們妄自尊大的教義,當然並非所有的基督教教義都是不好的,我就很贊成基督教反對自殺等這些規範,但我並不認為面對不同的信仰,別人的神就會比較糟糕,不管是佛教、印度教或是伊斯蘭教,其實信仰宗教想要獲得的大多是心靈的平靜,讓自己的心靈有所依歸, 而不是為了不同的教義、不同的神祇,而去歧視他人、產生爭鬥,雖然並非只有基督教如此,但基督教連自己內部都曾經為了這樣聖物或那個經文而產生的鬥爭,我無法苟同。

於是我相當敬佩柏頓,他走遍世界,將各種觀念納為己有,去認同、去學習每個宗教、每個地方的風俗還有語言,也不強硬的去改變每個地方,甚至還入境隨俗的穿 戴地方的衣物,讓自己徹徹底底變成當地的人,再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雖然這些記載經常不被同胞(尤其是位於高層的軍官或是政治人物)認同,人總是認為自己的種族、自己的國家、自己的觀念更優越,但他仍忠實的寫下,並發表一本又一本的著作,這無異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不是親身走過,無法如此詳實的紀錄,縱然到他死去,我認為他所信仰的所有宗教的神祇都會賜福於他,夠不夠虔敬誠實不是旁人說了算的,能夠真實透視柏頓內心的,只有他自己。

延伸閱讀
世界搜藏家 by chanyu
用一生來探索這世界《世界搜藏家》 by So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