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告白」,大家想到的是羞赧模樣,或者是勇往直前的表情?在讀湊佳苗的《告白》以前,提到這個詞彙通常只會想到「愛情」。當說著「我要跟某某人告白」,很難不讓人想到那一方面。然而,湊佳苗的《告白》徹底顛覆我的既定印象,在每個人訴說內心最深刻的黑暗那一刻起,「告白」不再是一件甜美的事情。
老實說,看過原著以後,很難不拿來做比較。結果因為看小說的時間相隔太久,老早就忘的一乾二淨。大概只有女教師冷靜又殘酷的話語,深深刻在我的心底。電影也是如此,飾演復仇教師森口悠子的松隆子,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在許多幕中,他的表情都帶著數種不同的情緒。淚水中帶著強烈的憤怒,笑意中蘊含深切的仇恨,被她注視的學生們,想必也是感到強烈的恐懼。
一直到電影的最後,我的情緒都很緊繃,絲毫無法鬆懈。(原本就肩膀受傷的我,還因此更痛,囧。)這是一部充滿張力的電影,不論是音樂或是影像,都融合的極為巧妙。我特別喜歡逆轉時鐘的一幕,時間無法倒流,而任何人無法挽回逝去的時刻,就像是在對犯人A訴說著殘酷的事實。由學生的喧鬧時刻,漸進式地帶入森口的告白,氣氛的流轉掌握的恰到好處。手機傳遞的訊息,引導出同儕間的影響力。
每個人的個性都有黑暗的部分,在【告白】卻格外的扭曲。我喜歡中島哲也的拍攝手法,在殘酷的地方增添喜感,反凸顯人性的晦暗。眾人贈送的慰問信,實則充滿譴責的意念。暗地裡煽動新導師的森口,更使人不寒而慄。整個班級的瘋狂,看似正義的懲戒,凝聚一心的惡質,其實也不過就是眾人安慰自我與漠視罪惡的一種方式。
在相隔不到一週的時間裡,我看了【告白】,也看了【徬徨之刃】兩部提及少年法的電影。對於這樣的法律,身為被害者的父母,想必對於這些少年憎恨透頂。縱然法律的用意在於讓年輕不懂事的孩子重生,但又有多少犯罪的少年會思及罪過,從此自省?也難怪這樣的議題,會被一再地拿出來討論。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即使法律饒恕了這些犯罪者,身為父母的也無法原諒。
木村佳乃所飾演的溺愛孩子的母親,也令我感到相當不舒服。大抵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才會孕育出這樣的孩子。或許她的反應不一樣,森口老師的仇恨不會這麼熾烈。身為人母,不但無法體會別人失去孩子的心情,甚至連自己孩子的變化都無法察覺,也難怪自己的孩子會走上犯罪之路。
接任森口的熱血教師(岡田將生飾演),則與森口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個是愛自己孩子勝過學生的老師,另一個是一心奉獻給學生的老師,或許在社會觀點上會覺得後者更好一點,但沒有人可以說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不對。她只不過是因為套上了老師的身份,就被加諸了高度的期望。對於一個老師的要求應該要怎樣才合理?根本就是說不準的一件事。
整部電影裡我最不喜歡的部分是轉換視角的字卡,倒也沒那麼不好,只是覺得稍嫌情緒的斷裂。或許這樣的方式是要讓觀眾們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之中抽離,去感受不同角色的立場,這樣說起來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轉折。而且電影並不是直接在下字卡之後才轉換視角,而是在走入另一個人的心境一段時間以後,才帶出下一個角色的告白,增添了另一種風味。
【告白】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處處充滿情緒的壓迫性。不管是森口老師說出來的話語,還是學生們的行動,都很駭人。我不只一次被松隆子的眼神嚇到,笑的眼神、哭的眼神、憤怒的眼神,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她的每一次特寫,都混雜著多種不同情緒。每次音樂的帶出,都是一次的高潮。這部電影不若其他我所看過的中島哲也作品色調豔麗豐富,而是以灰暗的色彩勾勒著復仇的意圖。
每個人的娓娓道來,讓我不自覺地掉淚。已經分不出是感到悲傷,還是憤怒。在仇恨面前,寬恕對當事人來說是一種奢侈。電影戛然而止,影廳裡縈繞著冷冽壓迫的空氣。坐著等待片尾曲的最後一個音響起,一顆心不斷地下沉、下沉再下沉。這不是一部看了會開心的電影,讓人思考的空間卻無限寬廣。原著與小說各有勝場,都相當值得一看。
◎延伸閱讀
剝開人性的虛假,《告白》
2010高雄電影節:是該殺,還是不該?【徬徨之刃 / さまよう刃】
女人的不幸記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中島哲也作品)
幸福的魔法繪本 / パコと魔法の絵本 (中島哲也作品)◎Note
20101021@絕色影城 with elf
感謝傳影互動Natacha邀請!
真是個好讀的部落格~無意間挖到寶!
不過介面好不習慣哪~找舊文不會用QQ
【電影】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