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後,才會發現書名的荒謬可笑,不過這本來就是一本出人意表的作品。故事以多層結構的方式,堆疊出數個不同的世界,到了最後再打破各世界的藩籬與侷限,創造出一種共生共存的現象。如果一開始就期待這只是一本平鋪直敘的小說,可能會受到很大的驚嚇。

整個故事大略可以分為三個部份,一個是最為上層的作者與讀者,第二層則是作者筆下的人物,最底層則是人物所操縱的遊戲人物。這三個部份由於作者本身的創作方式,因而變得息息相關。除了這三層關係,其實真正創作的筒井康隆與在閱讀這本《清晨的加斯巴》的讀者,也可以包括在內。當我們翻開這本書開始讀,就成為了牽涉其中的一份子。

因此在同一本小說裡面,可以讀見第一層作者、編輯與讀者的互動,第二層則是都會小說,到了第三層則轉身一變成為SF作品。三者截然不同,卻互相拉扯。當遊戲的結果不佳,會影響到第二層人物的心情;當第一層作者收到讀者的投書,亦可能修改掉第二層的情節,這也是整個故事的大原則。不過作者(這裡指的是筒井康隆,不是第一層世界裡面的作者櫟澤)最技高一籌的是,讓三個世界融合成一體,繼而激盪出火花。

我最喜歡讀者投書的部份,作者藉由櫟澤的口,針砭了許多讀者不負責任的心態。雖然一方面說會照著讀者的心願在走,另一方面卻又從中掌握了屬於作者的權力,來維持作品的平衡。每次讀到讀者投書的部份,我都忍不住很想笑,甚至想要翻回前面看那些被批評的段落有多麼不堪入目,或是那些被稱讚的段落又是多麼的優秀。

另外第一層裡面的人物,因為被賦予意識,知道自己是虛構的人物,因此有許多誇張的舉動,像是手刀把桌子劈開之類的。這類型有意識的書寫,也成為另一種特色,一般而言這類的形式比較偏向於後設。我對後設的理論了解的並不完整,但是對這類型的作品接受度倒是挺高。不過這樣子形式的小說,並非每個人都能愉快的閱讀,應該還是有不少人喜歡能夠掌握的方向,而不是讀到一半突然跳到另一個世界。就像故事中的讀者投書,一旦故事脫離了自己喜愛的部份,或放棄或謾罵,什麼樣的型態都有。

作者藉著故事的的本身批判了讀者,也藉著這個故事批判了整個故事的本身。看似脫軌的情節,其實是作者對於自己的故事有著相當的掌握度,才能輕而易舉地將故事說到這個程度。我很期待筒井康隆的其他作品,雖然創作年代離現在已經有一段距離,讀起來卻沒有任何不合時宜的感覺,而且驚喜連連,我想這正是他的才華所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