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丈夫的情人】是一部笑點不斷的電影。然而這些細瑣渺小的事物,卻構成了整部電影的變調,在歡樂的背後,隱藏著身分認同的矛盾,與親情羈絆的困惑,形成一種意在言外的哀愁。
一名離家二十年的父親,帶著情婦回到家中,趕走了分居二十年的妻子,卻渴望兒子的親情。原以為只是胡鬧的家庭糾紛,沒想到竟是牽扯到大環境的改變。二十年前父親因為政治立場逃亡,渴望的一直是回到老家。二十年後,妻子與兒子再度面對政局的交替與動盪,二十年來接受舊執政者的照顧,他們的立場與父親截然不同,更需要選邊站。這樣子的矛盾,由於兒子愛上了丈夫的情婦,而顯得複雜難解。原來他們的家庭糾葛,源自於二十年前的一場誤會,不僅政治立場得選邊站,兒子也因為如此必須面對父親與母親的角力。
我很喜歡父親操縱人心的方式,雖然看起來任性討人厭,卻在飼養與找尋黑貓這件事上,看見了他溫柔與執著的一面。與其說他想要跟情婦共結連理,不如說他是想要回到老家,重組自己的家庭。只可惜因為誤會而讓他與妻子分離二十載,反目成仇。電影最後解開這段心結的時候,瞬間令我悲傷不已。由於政局的關係,讓原先相親相愛的夫妻分離,而兒子的立場就像當下的局勢,母親或是父親,選哪一邊都是難題。情婦角色既像觸媒又像催化劑,讓這段關係顯得危險,但又讓這段關係修復。
電影最後一幕,看著丈夫與妻子的模樣,什麼政治問題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情感糾紛本就不是選個答案就可以解決的習題,透過戰爭與家庭的相互對照,讓故事顯得更有深度而充滿張力。非常喜歡最後的結局,雖然到中段就預想到可能會是那樣的發展,卻沒想過造成心結的原因是因為更深刻的家庭羈絆與政治立場的傾斜。
活在戰亂時代真是太辛苦了,我慶幸自己生在還算太平的地方,雖然也是一堆政治問題,但至少沒有一觸即發的戰爭。不過看到電影裡面的身份認同問題,或許台灣人也需要深思。政治立場縱然可以選邊站,血濃於水的親情卻難以輕易割捨。
丈夫的情人其實只是一個引子,更重要的是他們互動。幽默的敘事法讓人輕易地融入劇情,最後反倒深感心痛,成就出一部笑中帶點悲傷、餘韻繚繞的動人電影。覺悟永遠不算太晚,有些事物一但錯過就來不及。趁著還有能力,情感的裂痕是該好好的修復一下的,就像他們一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