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愛書愛到發了狂,為了得到珍本書不惜偷竊,這樣子的人在別人眼中會是什麼樣子呢?
故事的主角基奇是一名慣竊,他沒有錢可以購買那些珍奇古本,便用盡各種方式詐騙偷竊。然而他心中道德的界線混亂,覺得那些都是別人欠他的,他本來就應該從那些坐擁珍本的書商那裡得到些什麼,殊不知那些全是對方生意的資本,甚至可能是負債在賺錢,他只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為富不仁。他多次被捕,卻從來沒有深刻的反省過,當作者在採訪他時,總是不斷地想到一個又一個嶄新的計畫取得書籍,讓作者也感到道德的難題。
我也喜歡書,其實滿可以體會基奇想要藏書的心情,不過他確實是有點超過。我很佩服桑德斯這名書商,想盡辦法要抓到他。另一名書商說的很好,那些書對他們來說具有珍藏的價值,有一定的意義存在,也許下一秒就再也無法取得這本書,當然要給識貨的人用合理的價格帶回家,而不是像他這樣巧取豪奪。
當作者每次訪問基奇的時候,我也對他滔滔不絕地「拿書」經驗感到震驚。他身體裡面的道德自覺可能完全喪失了,或者是自己直接忽略掉這一點。站在不同的立場看他做那些事情的時候,一方面覺得有趣,另一方面又覺得恐慌。試想如果我所收藏的書被他偷走,縱然不是什麼珍品,但也是會敝帚自珍。更何況那些書商的書價值都是幾佰或幾千美金,那種心痛的感覺不能比呀!
這本書在書寫訪問基奇與桑德斯的訪問過程非常有趣,也加上了作者的個人經驗,讓這些故事顯得生動不已。於是我們知道在某個世界的某些人,對於這些書充滿愛與執著的情感。有機會我也想逛逛這樣子的拍賣與書店,去感受書籍的歷史價值與文化精神,還有充滿古味的裝禎與書的故事。不過當然,我也許會想順手摸個一本回家,但那真的就只是想想,絕不可能像基奇一樣。
讀這本書總是會想到我那些買書買了滿屋的朋友,真想問問他們如果遇上基奇這種人,偷偷帶走了櫃中最珍貴的那一本,那他們會想要施以怎樣的嚴刑酷罰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