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首童謠為開端,混合了書信、採訪紀錄、作品及各類資料的《異人們的館》,在書封就直接了當地告訴讀者,這本書是以「敘述性詭計」所構成。一般來說,推理小說最怕破梗,只要知道了是用什麼類型寫作的故事,往往會失去一些樂趣。而這其中尤以「敘述性詭計」寫成的小說,最讓人害怕遇到這類情況。因為以這類詭計寫成的小說,是由作者以各類的手法在欺騙讀者,因此只要把這類手法摘去,其實可能只是個沒什麼大不了的故事。當然這麼說是言重了,只是「敘述性詭計」一向都被列為「不能說」的詭計,能夠如此大喇喇的列在書封之上,一定是在這個手法上有過人之處才對。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折原一的作品,在此之前都只在各類的評論或是友人的介紹看過,才對這個作者有淺薄的印象。不過第一次閱讀就讓我感到非常愉快,甚至想馬上重讀第二次。因為在讀的時候,我已經是以「這本書是以敘述性詭計寫成」為前提在讀,卻還是無法抓出被誤導的段落。不過我一向都不會很在意詭計的類型,更重視的是小說的是故事性。主角小松原淳曲折離奇的人生,島崎探訪時所發生的種種怪事,還有那些小松原所創作出來似真似假的作品,都讓我很想趕快知道最後的解答。

其實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一本童謠殺人案,雖然這麼說好像也沒什麼不對,不過那首童謠用來影射的主要是另外一件事情。我覺得這些推理小說裡面寫的童謠,都有種詭譎難測的氛圍,這些童謠給兒童聽了,真的不會有不良影響嗎?同樣的困惑也出現在我讀某些童書讀物上,明明看起來就不是孩童可以理解的東西,卻是以給小朋友看的形式出現,總覺得會讓小朋友消化不良。小朋友因為還沒有見過太多現實的東西,想像力反而可以無限馳騁,比較敏感的孩子,就會出現嚇自己的狀況。不過可能也會像小松原淳這樣,創作出驚人的作品就是了。

小森所寫的後記有提到,關於推理作家們在自己的作品裡面,所隱隱透露出的對職業生涯的煩惱與焦慮。我還滿喜歡小森這段的敘述的,其實我覺得不僅知名作家如此,只要是從事創作的人,都會對自己的才華有所猜疑。創作畢竟是需要自信的一種行為,對自己的作品沒有把握,不相信別人會喜歡的作品,又怎麼去說服別人去喜愛呢?在故事裡面的小松原淳對自己的創作有絕對的自信,可是他的作品卻明顯看來不是如此。島崎潤一也是,雖然得過一次新人獎,卻錯失了良機,而再也創作不出更好的作品。對於有志於創作的人來說,寫出東西卻得不到肯定,或是寫不出東西來,大概會是對自己最嚴酷的考驗。

《異人們的館》讓我對「敘述性詭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畢竟在讀過太多同類型的作品之後,胃口往往會被養大許多。就像接觸了太多後代的作品,反而容易忽略掉某些古早作品的歷史地位與價值。「敘述性詭計」類型的作品要矇騙讀者,也就變的愈來愈難。當台灣引進的小說愈來愈多,卻又不太按照年代序在出版,就只好靠讀者自己去分辨。我相信好的故事就算流傳了很久還是好的故事,只是被養壞了的讀者,能不能讀出其價值,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縱然我也常常覺得有些具有盛名的小說,其實也就不過如此爾爾,不過那或許就只是我自己被慣壞了胃口的一種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