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感覺較為靜謐的《治療》,費策克的另一部作品《遊戲》,就讓人有種一觸即發的感受。對我來說,《治療》偏向於心理驚悚,而《遊戲》大概就可以算是大型動作片了。大格局的犯罪需要更縝密的佈局,這個故事牽扯在內的已經不是單單幾個被害者而已,而是正在收聽節目的廣大聽眾。主角楊挾持了電台人員,只為了找尋失蹤的未婚妻,而這名女性早已在數年前被認定死亡。

連著讀《治療》與《遊戲》,會發現作者相當偏重描述人物的心理,而且描繪的淋漓盡致。因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依娜在拯救人質與女兒之間的徬徨,與楊對峙的緊張,與夥伴(或者說是戀人?)並肩作戰的堅強,與想要自殺的軟弱。一個人在瞬息之間就會有千萬種情緒在流轉著,理性的或非理性的,該做的惑不該做的。千鈞一髮之際,究竟應該往哪個方向走,不只故事裡面的人緊張,故事外的我也跟著心驚膽跳。

整本書的情節高潮迭起,而且會有種不知道該選哪邊站的感受。當真相一幕一幕展開,會突然發現自己所抱持的「信任」是那麼的盲目。不管是依娜或是楊,其實都只是被操弄的棋子,籠罩在整個事件裡面的巨大陰謀,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對於依娜來說,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她自己,她的女兒也一樣。即使是專業的談判專家,碰到與自身有關的事情,也是會亂了陣腳,失卻冷靜。愛的愈深就跌的愈重,困在自己所構建的心靈牢籠,是怎麼樣也走不出來的。藉著與楊揭露的私密心事,雖然是萬不得已的分享,卻讓依娜看清了自己的盲目。她從逝去女兒的幽魂中找回自我,更挽回了另一個女兒的心。

楊更是整個事件下的犧牲品,他愛上了擁有秘密身分的女子,想著要跟她求婚共度未來,卻接到警察告訴他女朋友死亡的惡耗,而此時她正與他通話中。為了這個難解的謎團,他的人生一團混亂,原先美好的醫師生涯也化為泡影,他誓言將女友找出來,便策畫了這次的案件。

其實仔細想想,楊對於這名女子一無所知卻能愛成這樣,也真夠癡情的了。既然都已論及婚嫁,對於對方的背景知識好像應該要更熟悉一點,不過也有可能外國人對待隱私的方式跟我們不同。記得在讀《隨風飄舞的塑膠布》的同名短篇的時候,那對夫妻也不太知道對方的身世背景,連父母還在不在都不知道,靠著愛情就這麼度過了幾年。所以真的有可能遇到枕邊人是殺手,自己卻不自知的情況囉?在台灣好像就比較難這樣,很多父母都會探究對方的祖宗十八代之類的。

不過楊與依娜都是擅長談判的人物,這讓我想起了《沉睡的娃娃》裡的凱瑟琳。她的那套表意學相當有趣,藉著對方的反應就可以知道是真誠還是虛偽。若是每一個人都學會他們這種本領,我想惡人也就無所遁形。一個人的性情如果太過透明,是不是會少了那麼一點相處的美感呢?

另外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很喜歡阿火這個角色。不知道是意譯還是角色特性的關係,看到阿火這個名字就覺得很有趣,因為他是個愛「玩火」的人,稱為阿火真是當之無愧。他心思敏捷,能夠很快的看出事情的端倪。不過大概也是因為太聰明,才會惹來一堆禍端。倒也是因為他有玩火的習慣,才拯救了自己與依娜一命,雖然玩火真的很危險。

整本書讀來一氣呵成,為了想知道結局真的會捨不得放下書本。雖然距離我讀這本書已經有幾個星期,人名都忘的差不多了,但那些場景卻是歷歷在目,稍一想起就會喚醒當時閱讀的緊張感。很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書,不知道何時才會出版。

◎Note
20090412 借閱@Lizzie家

◎作者其他著作心得
真相背後的真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