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瑞莎來不及渡過他的25歲生日,而我兩個星期前才剛慶祝,是生命到了一個階段,剛要結束青澀的思維,開始展翅高飛的年紀,她死了而我還沒,但讀完這本書我卻覺得羞愧,當她積極經營自己生命的時候,我卻懵懵懂懂的在過著可有可無的生活,就像琴恩一樣,而琴恩已經34歲了,我是不是就要像琴恩一樣,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然後茫然地揮霍自己的生命與青春?

故事裡的琴恩因為不小心的車禍導致瑪瑞莎的死亡,而遺留下一張「心願清單」的瑪瑞莎,促使了心生愧疚的琴恩去完成這上面列的種種事項,那些列出來的項目也許荒誕不羈,或是可笑至極,像是「不穿胸罩」、「在大庭廣眾之下吃冰淇淋」,但也有極具深刻意義的像是「改變某人的生命」、「告訴哥哥我有多感激他」,這些心願都是瑪瑞莎想在25歲以前完成的,卻來不及。

認真想想,我也跟瑪瑞莎差不多大,正面臨著工作的困境,找不到出口,生命裡面應該還有更多值得我去做的事情,我卻總是想著那些沮喪的部份,因為負面思考太容易,而且誰都會,其實就算只是完成小小的心願,也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人總是願望太多,卻實踐的太少,又用著一些模擬兩可的藉口在欺騙自己,很多事情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去做,只是看有沒有心而已。

其實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總讓我聯想到曾經看過的電影《一路玩到掛》,英文片名為The Bucket List,也是一種「心願清單」,只是這種清單是在死前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最後的意義,不讓自己留下殘存的遺憾,某種程度上跟瑪瑞莎的清單是很像的,但瑪瑞莎的清單卻更積極,她無時無刻在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出獨特的價值,揮灑出屬於自己的色彩,縱然沒有這份清單,從她的家人、朋友的描述中 都可以發現她是個充滿生命力又積極的女孩。

瑪瑞莎或許死了,但她改變了很多人,最劇烈的改變我想是琴恩,如果不是因為她,琴恩或許仍是個 每天渾渾噩噩,不思突破的普通上班族,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這世界上我想很多人(包括我)都是這個樣子的,只是有些事情是可以來些不一樣的改變,這不僅是一部詼諧動人的小說(我還哭了),也讓我對最近的心境做了極大的反思,我想我應該也來擬一份屬於自己的「心願清單」,好好的想一想我下一步應該要做些什麼,那,你想過了沒有呢?

註:本書將於2008年12月由麥田出版社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