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受,總覺得故事裡籠罩著濃濃的絕望氣息,而且每個人都是,不管是哪個角色都發自內心的傳達出一種無奈,職場的無奈、友情的無奈、愛情的無奈、親情的無奈,滿滿的、滿滿的都是這樣子的感覺。

《惡人》是一本推理小說,但著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 多一點,讀者可以很快的就鎖定兇手是誰,每個段落都是不同角色的心境,由旁觀的讀者讀來是滿滿的情緒,我很喜歡書裡說的一個觀念,意思大概是這樣子的: 「一個人的死去,並非是從金字塔的頂端取下一塊石頭,而是從金字塔的底盤取下。」任何人的死都不可能不牽動他人,從金字塔的頂端取下的石頭根本就無關緊 要,但從底盤取下卻可能導致金字塔的崩毀,雖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牽動,但日積月累的影響卻是在所難免。

被害者佳乃也是如此,當她死去的那一瞬間,她的影響力就擴散到她的人際生活網,死於非命的她更是影響深遠,愛玩電話交友的她,更因此殃及許多原本無辜或是自以為無辜的男人,輿論的抨擊總是如影隨形,一個清白善良的女孩在媒體會獲得較多的同情,但曾接觸過電話交友的佳乃卻會被當作罪有應得,那些與他接觸過的 男人則會被社會貼上標籤,這是一個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社會。

類似的設定,我也在《黑色大理花》裡面讀到,被視為清白的女性與被視為墮落的女性,死後的名聲大不相同,有時候我會覺得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評價相當不公平,敢於追求自我慾望的女性,往往會被貼上不夠潔身自愛的標籤,但那些男性卻可以逍遙自在,就連外遇也是女性受到較大的責難,想要的真正兩性平等,大概還 有一段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小說裡的「惡人」,並未直接的點出是哪一位,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絕對與相對的惡,人的潛意識裡面總有想要使壞的時候,但會不會實際去做,就是構成「惡」 的基本要素了,對我來說,不論是佳乃、增田、佑一或是光代,還是其他的人,他們都是所謂的「惡人」,但也不是,這裡的「惡人」我想不光指的是兇手,也可能是存在著惡意的人,但這種惡意,卻不全然是自己所會意識到的。

佳乃毫不在乎的欺瞞是惡,增田自以為是的諷刺是惡,佑一的畏縮是惡,強加情緒在別人身上的光代是惡,房枝的懦弱無能是惡…等,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平常便很容易產生的情緒與行為,這雖然不是極端的破壞,卻是一點一滴侵蝕他人或是侵蝕自我心靈的危難。

我很喜歡小說的結尾,留給讀者無窮無盡的思考空間,到底那個兇手是不是真正的惡人,他所訴說的供詞是不是真實,在閱讀了每個人的自白之後,會被動搖的終究還是身為讀者的我們,這本書裡沒有真正的壞人,卻也沒有真正的好人,人性不僅原本是善良的,也是惡質的呢!

補記一:感謝麥田出版社給予的試讀機會。
補記二:看到小說裡面出現「栞」的時候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