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的推理講座來到第三週,題目是【走遍現場千遍也不厭倦──警察小說面面觀】。警察小說是全世界推理小說中,一種重要的子類型,正好因應獨步即將出版的《馬克斯之山》,特別將這個主題提出來講。主講人是遊唱(陳國偉老師)與張麗嫺小姐,另外也提及日劇中一連串描寫警察的刑事劇。
首先提到的是古典(本格)推理中的警察,寫到警察的小說中,通常都跟社會互動比較密切。一開始的推理小說立基幾乎都是由偵探去破案,因此寫到警察時的印象都笨笨的,才能凸顯出偵探的可靠。而且警察這個制度是較為近代社會法治體系建立的產物,因此更能顯現出近代社會的模樣。遊唱也提及像是當小說寫到蘇格蘭場的笨蛋們,因為辦事不力,給了偵探出頭的機會。
日本最早的警察小說可以追溯於黑岩淚香的《無慘》,是不同世代警察的PK,故事中有兩個警察(以下分別稱為甲跟乙),甲靠直覺辦案,但是較為暴力,乙則是靠科學證據辦案,運用比較新時代的方式。然而到了最後兩人都循線追查出同一名兇手,說明其實兩人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因為日本普遍不喜歡偵探這個職業,所以在小說裡面警察出現的機率高上許多。
接著提到了在小說中成功轉職成大偵探的克莉絲蒂白羅系列。通常為了適應新式的警察體系,呈現出辦案的合理性,因此小說中的偵探或多或少都會跟警察有點關係,像是金田一或柯南,因為協助破了案件以後,未來就能夠善加利用這樣的關係,這也是作者在書中給予偵探的特權,讓他們辦案可以不用受到阻礙,更能方便取得線索。
再來提到了警察小說的出現,警察小說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組織」。確立警察小說分野的系列是愛德馬克班恩的「87分局」系列(1956恨警察的人~2005最後的旋律),這套小說也影響了許多日本的戲劇,像是【大都會】與【向太陽怒吼】都有87分局系列的影子。
警察小說著重組織的觀念,引導出「警察程序小說」這個名稱,這類型通常都會說明整個警政結構與層級,在日本這類型的小說格外明顯,不同責任歸屬的警察有各自負責的領域。在電影【大搜查線】中有一個橋段正可以說明這樣的狀況,灣岸署與其他警署正在處理在某條河中漂流的屍體,兩邊都希望往對方的轄區漂過去一點。遊唱提到,因為警察在事件上處理的經驗豐富,因此對於好辦或難辦的案件大多瞭然於心,才會出現這種想要推諉的情形。
講完整個概念後,接著提及在日本書寫警察小說的作家們與其作品。
首先是橫山秀夫的《窮追不捨》,在小說中他不僅僅只是描寫警察,而是以警務人員為主,像是交通警察一類的工作人員也不放過,各種人物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描寫。他的小說中有個概念是被遺忘的螺絲釘也很重要,少了這些工作人員,案件處理的狀況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接著提到了今野敏的《隱蔽搜查》與安積班系列,前者是以特考組菁英為主的異色作品,在影視作品【大搜查線】中觀眾會覺得特考組都是來亂的,可是在《隱蔽搜查》中亦提出了特考組會面臨的問題與煩惱,甚至是會影響生涯的事件。而安積班系列目前改編成日劇,已經有很多季。
佐佐木讓的北海道警系列則是以警察個人對警察組織的角度去看,描寫對抗組織的黑暗面,代表作品為《笑う警官》,是以北海道警察曾經發生的弊案,去改編的小說作品。在日本常可以根據不同的地方特點與風土民情去切入不同的特殊視角,寫出各式各樣的警察小說。不過這一類的作品經常都是以中年讀者為主,因此曾經有人說過橫山秀夫寫的作品是「只有男人可以去的更衣室,充滿男人的臭味」。
然而不是只有中年男子才會寫出警察小說而已,1993年高村薰女士所寫的《馬克斯之山》(合村雄一郎系列)即被日本當作是日本的第一部警察小說,也是第一次將故事的重點放在警察程序裡面。雖然在1990年大澤在昌的《新宿鮫》問世,但這系列比較偏向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路線,雖然以警察為主角,但他被屏棄在組織之外。
而《馬克斯之山》不只是描寫合田這個主角而已,也會去描寫其他角色的重要性。常看日劇會發現日劇常會強化或弱化某一方的特點,去強調所要講述的對象。因此具有強烈真實性的《馬克斯之山》,基本上是可以當作一部如何寫出「警察小說」的完美典範,這部小說的出版,也開起了後來警察小說細膩書寫的開始。
這時遊唱提出了這個疑問:「為何這樣子的警察小說是由高村薰這樣的女作家寫出來的呢?」張麗嫺小姐提到是因為高村薰本來就是個會選擇各種奇特小說去描寫的作家,警察其實是她小說裡面罪不特別的一種,另外他在書寫的過程中,應該有受到勒卡雷的影響。
講完了小說作品,遊唱與張麗嫺小姐也介紹了一些影視作品。像是前面一直用來舉例的【大搜查線】,便是描寫所謂現場的美學,突顯出現場的問題,不管是平行層級的競爭或是上下的衝突,還有強調到現場的過程。另外還提到了【刑事現場】、【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1993 ~1999)。
【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1993 ~1999)與【NYPD:BLUE】同年播出,是【The WIre】的前身。這是一部將主角放在警察身上,而不再只是以案件或屍體為主,塑造出全新的警察形象。觀眾所看到的觀眾不再是熱血充滿鬥志,咬牙切齒的想要抓到嫌犯,而是也會對屍體或案件感到不耐,讓人感受到警察也是人的一面。
接著提到了警察小說中另一個概念是屬於個人中,英雄或反英雄主義的展現。首先講到的是勞倫斯‧卜洛克的「史卡德」系列,就是一種反英雄形象的角色。然而在傑佛瑞‧迪佛的「林肯‧萊姆」系列中,警察會配合運轉,由林肯‧萊姆做幕後的操控,形成一種奇特而顛倒的辦案形式,成就了她的英雄主義。
再來提到了松本清張的《砂之器》,亦是一種用腳辦案的道德美學,這類的案件沒有到現場就找不到證據,像是島田莊司的「吉敷竹史」系列,也是這個類型。但這樣子的故事也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像是辦案的經費從哪來?若每個刑警一辦案就不見人影,那警局裡豈不就人力缺乏?森村誠一的《人性的證明》也有類似的疑慮,故事中的警察,為何好像隨便就會講英文?
下一部作品再度提到了大澤在昌的《新宿鮫》,這一系列較像是鮫島個人的英雄主義體現與男人的羅曼史,因此被遊唱稱為這是「東京的慾望地圖」,故事裡面呈現了許多社會的黑暗面。還有就是大家熟知的古畑任三郎系列,這部分就沒有多講。
當然在日本也有描寫女性警察的小說,像是譽田哲也的姬川玲子系列與ジウ系列,就是描寫女性警察在組織中被呵護在手掌心的一面。然而在柴田よしき筆下的村上綠子系列,描述的卻是被男性組織壓迫的可憐女性警察。另外還有乃南アサ的音道貴子系列,也是關於女性警察的故事。接著張麗嫻小姐推薦了他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Prime Suspect】(頭號嫌疑犯,1991 ~2006),由海倫‧米蘭主演,劇中處理了各式各樣的英國社會問題,是英國警察研修必看的影集。
不過女性警察也很容易淪為僅止於可愛與被物化,像是《名偵探的守則》中就提過警察或警察一旦日劇化,就會變成女性,像是改編自同名原著的【富豪刑事】就是一個例子。不過也有成為男人婆的範例,像是【BOSS】就是在講組織與性別的鬥爭。另外遊唱也提出了幾部相關的日劇【Unfaire非關正義】、【危險關係】與【法醫物語】,有興趣可以找來瞧瞧。
再來又提到了一些日劇中在崩壞邊緣的刑警們,以下是遊唱有列出來的日劇:【Quiz電子情謎】、【真夜中的雨】、【沙粧妙子:最後事件簿】、【繼續】、【再繼續】、【時效警察】與【熱海搜查官】,不過由於時間關係,主講者就沒有再多做介紹了。
最後提到了警察是看似了解但又很陌生的身分,而且在組織中奮鬥的男人是很有魅力的,並且推廣大家多多看警察小說,這週的講座就到這邊全部結束。
平常有看一些警察小說,不過日本的刑事劇之流行,真是讓人怎麼也追趕不上進度,尤其是權力與道德正義相抵觸的人性糾結,會讓人忍不住一直想看。這天的講座讓人更能感覺警察小說的脈絡與魅力,有機會應該會去補那些有的沒的回來看吧!(笑)
P.S: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Note
20110524@台大誠品,主講者:張麗嫺、陳國偉(遊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