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亞斯柏格症議題與美國911事件,【我的名字叫可汗】呈現出一種深度的人文關懷意識。

從小就患有亞斯柏格症的里茲瓦‧可汗,因為母親的愛,成長為一個可愛又善良的大人。直到母親死去,他到美國投靠自己的弟弟札尼爾,札尼爾的妻子才發現里茲瓦的病情。由於母親的教誨,里茲瓦的病並不算嚴重,還是可以正常與他人交流,甚至還娶了妻子曼蒂拉。然而幸福的時光,卻在遇上了911事件劃下了句點。

身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度人,名字裡又有可汗的里茲瓦家庭,因為這個不關他們事情的恐怖攻擊,被社會仇視。最終付出沉痛代價的,卻是孩子撒米爾。身為印度人的孩子,他飽受欺凌、被摯友漠視,在一次的意外中死去。痛苦萬分的曼蒂拉將怨氣發洩在里茲瓦身上,要求他去向美國總統討回公道。無法判別氣話的里茲瓦信以為真,就此踏上找尋美國總統陳情的旅程。

在看電影時,我一直在思考為何要以亞斯柏格症患者來做為故事的主角。他們是一群對於是非對錯非常執著的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答應了就是要做到,沒有什麼千迴百轉的心思。或許正因為如此,里茲瓦才更不能理解他沒有犯錯,卻要被當成壞人的行為。在母親的教導中,這世界只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好人,另一種是壞人,穆斯林與伊斯蘭教徒如此相像,沒有必要爭鬥。沒有複雜想法的亞斯柏格症患者,在這個人心難測的社會裡面,顯得如此純真。

而911事件造成的民族衝突,是難以忘懷的悲劇。原本相安無事的眾人,因為災難而放大了觀念的扞格,相應不理的不少,暴力相對的更是多不勝數。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恐怖分子的侵略讓勤懇安定的印度家庭遭受了太多委屈與威脅。人生而有所不同,本就應該各自尊重,然而一旦染上國家大義,較為激動的民眾,很難克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才產生更多的悲劇。

整部電影還是不脫一種寶萊塢式的美好,很多細節都往好的地方發展,但依然讓人深切的感受到對這個社會的關懷與重視。藉著里茲瓦想要正名的小小信念,還有他真誠可愛的性情,營造出一種和諧與親切的氛圍。不過里茲瓦還是吃盡了苦頭,想要接近美國總統的願望,加上名字帶來的原罪,讓他毫無理由被拘禁。幸而有記者願意伸張正義,加上他處事本就光明磊落,才讓事情有了轉機。

故事的結尾還是保留了部分穆斯林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平仁愛的觀念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仇恨與敵視,還需要很多時間去消弭與平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就有想法不同的時候,只是伊斯蘭教的問題在檯面上特別明顯。藉著這部電影,可以感覺到不僅僅是印度人自身的問題而已,更可以擴大到各種民族之間的相處與共存。在美國這樣多元文化與民族的熔爐都有這樣的事件,更何況是其他國家呢?終究只有從自身的觀念做起,才能逐漸擴及到他人,甚至是全世界吧。

我很喜歡整部電影的感覺,和妹妹在電影院裡面淚流不止,電影院裡的觀眾比想像中還多人令人開心不已。沒想到電影公司竟然還特地做了宣傳面紙供大家取用,果然看著電影就用掉了一整包。雖然如此,電影裡被剪接的破口還是有點明顯,雖然不知道究竟少了什麼,期待之後出DVD時可以有完整長度的版本。

◎Note
20110529@真善美 with 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