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扭曲的翅膀》,不由自主地想起米涅‧渥特斯的《女雕刻家》。這兩本書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探討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但就是無法克制的憶起我當時讀完那本小說時的感覺,是悵然。也許是兩本書的結局,同樣的讓我感到悵然,那種來到最後的無可奈何,讓我腦袋停擺了好一陣子,都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訴說感想。

其實我覺得情節是很殘忍的,尤其是對女性來說。那些鮮血淋漓的描述、破碎不堪的死狀,無論是哪一個女性被害者,都死的如此淒涼。死神就這樣大喇喇地從身邊走過,對艾瑞爾學院的人來說,是一種強烈的衝擊。幾度看那些敘述都忍不住作嘔,是怎樣的心態,才讓兇手辣手摧花?整體而言,佈局非常的精彩,幾次的翻轉讓我目不暇給。每次拋出來的答案,都讓我信以為真直到最後,兇手的最後一著,著實漂亮。

在故事探討起身份解離的問題時,又讓我想起了《24個比利》。不過這只是因為題材類似,倒也沒什麼好比較的。只是當犯罪遇上精神疾病,如何判定的確是相當棘手的問題。即使是鑽研甚深的精神科醫師,都可能有誤判的可能。因為這類的患者個個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這也造就了審判的麻煩。究竟對方是真的得病,還是裝出來的,實在太難判定。每每讀到這類的案例,我就會覺得那些鑽研精神疾病的醫師,長期浸淫在這樣的環境裡,是不是也會跟著不正常呢?

話說回來,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兇手,真的很令人害怕。我無法想像萬一我身邊有一個像這樣的人,我會作何感想。總覺得輕易地就會得罪他,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而且無處可逃。這種不經意的觸怒,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再怎麼謹慎小心的言行舉止,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完美。

在讀這麼多推理小說以後,再怎麼荒謬的動機都已經不會讓我覺得震撼,唯有絕對純粹的惡意讓人防不勝防。也只有這種動機,會讓我感到人性的不堪與脆弱。是怎樣的環境造就這樣的性格?或許生活在安逸無虞的環境的我,永遠也不可能體會,也不想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