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有當媽媽,不能體會當母親面對兒女失去的苦痛,但親人逝去的悲傷,卻是一種共通的情感,一個人年紀愈長,所承受的悲歡離合也就愈多,當失去的親人與自己的牽絆如此緊密,到了不得不割捨這段牽絆之時,情感的重量絕對難以負荷。
故事中的愛倫面對自己兒子詹姆士的死去,宛如生活中破了一個大洞,還記得爺爺死去的時候,只要碰觸到死亡、生病的題材的東西,我就會感到難過,更何況是生活與愛倫密切相關的兒子,而詹姆士的哥哥丹尼爾,只不過才小小年紀就得經歷朝夕相伴的親人、玩伴再也不會歸來的事實,這對一個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何其殘酷,卻又何其現實。
作者把愛倫的情緒轉折寫的非常深刻,我數度都跟著她情緒的高漲落下淚來,人總是可以找到多種理由責怪自己、懲罰自己,甚至是責怪別人、懲罰別人,尤其是發生了一件自己沒有辦法承擔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本能更是會發揮到極致,愛倫將自己封閉在情感的黑暗之中,總想著和唯一的兒子丹尼爾互相舔舐著彼此的傷口,卻也不知不覺傷害了還活著的丹尼爾。
我很認真的想著,萬一我失去了我的父母、我的手足,想必情緒的空洞是短期內難以彌補的,畢竟朝夕相伴的情感,還有無形間的親情羈絆,已經將彼此的關係貼近到一個沒有辦法拉遠的地步,我很佩服愛倫最後所做下的決定,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父母的孩子,每一個人也都有成為父母的可能,一個人一輩子終將遇見生離死別,學會珍惜與釋懷也許很難,但我們仍應學著去面對、去愛。
P.S:感謝三采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