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過原著,大致上也能猜到會改編哪一段的哪些部分,然而在看到劇情的時候,還是不自覺被電影的氛圍與那種無奈所震撼。或許是因為演員的詮釋的關係,讓看似距離有點遙遠的全共鬥學運時代,突然就拉到眼前一般,那種真實的殘酷與無力感,就這麼透過螢幕戳中心中某個角落。

充滿理想的菜鳥記者澤田(妻夫木聰飾演),與渴望改變世界的學運份子梅山(松山研一飾演),當兩人一接觸,屬於他們的革命就這麼喀啦喀啦地宛若命運的齒輪,開始緩慢轉動而進行著。很難說是怎樣的契機讓兩個人投緣,或許就是喜歡同一本書、同一首歌那麼簡單而已。人總是會覺得熱愛同樣事物的人,不可能是壞人,梅山透露出來的熱情,又打動了渴望用筆去揭開世界真實的澤田的心。大概就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讓整個事件逐漸傾頹。

梅山的言行舉止讓人相當憤怒,甚至比在原著裡面更讓我感到不悅。影像強化了梅山卑劣的特質,更讓澤田的堅持顯得愚蠢與無奈。當追求的目標與現實差距愈來愈大,甚至偏離了正軌,澤田內心愈是動搖,就愈讓他感受到身為記者的侷限。他的前輩說的很好,在身為記者之前,首先要記得他是一個人。當他堅持著所謂的思想與理念時,這樣的思想與理念卻促使梅山與同伴做出了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還能說這樣的舉動是對的嗎?

那其實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年代,雖然看似混亂,但人們為了理念拼命的找尋發聲的管道,訴說自己的想法、思考自己的處境,比起渾渾噩噩過生活的人們,感覺有意義多了。只是當暴力成為宣導的一種方式,一切就不再是那麼正當。雖然效果強烈而震撼,但又讓所謂正確的理念蒙上了一層陰影,扭曲了訴求的本質。

除了原著裡提及的事件,電影中也更深入描繪兩個事件主角的心理層面與日常生活,尤其是澤田的部分,讓人更加感同身受。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幕戲,一是澤田與梅山在房間裡合唱時相視而笑的表情,那應該就是種下信任的種子的契機;另一就是澤田最後一天上班,在公司收拾的背影。那場景讓人感覺到的蒼涼、悲切與無奈,我忍不住掉下眼淚。

電影的後勁很強,雖然交代了事件始末,但澤田的人生畢竟還繼續著。最後那一幕非常的撼動人心,在前半段的壓抑、惑與煩惱,在結尾那一瞬間爆發開來。而這兩人撞擊出來的革命火花,彷彿也跟著逝去的青春一樣,煙消雲散。說穿了,梅山也只不過是個自以為是的傢伙,澤田只不過一腳踏進他所編織的革命美夢裡面,走錯了該走的路罷了。

我還滿喜歡這部電影,不過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像著若是妻夫木聰與松山研一兩人角色對調的可能性,感覺也能激盪出非常漂亮的對手戲。兩人在這部電影裡都有許多令人驚豔的鏡頭,讓這部電影變得更有看頭。畢竟原著本就充滿衝擊性,影像化後更是突顯出整個事件的爆發力,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Note
20111206@信義威秀
感謝Ruke邀請,巧遇卡蘿阿姐、寵物、利拉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