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双河彎2011,11月號)

曾經以為最親密無間的姊妹,因為一起失蹤案,產生了情感上的疏離。接到妹妹泰絲失蹤消息的碧翠絲,急忙趕到倫敦,等待她的卻是撲朔迷離的一段旅程。得不到泰絲的線索,甚至是得到了壞消息,周遭的人都選擇了放棄,只有碧翠絲仍舊四處尋訪。在挖掘真相的同時,碧翠絲赫然發現自己所認識的妹妹,可能不是自己認知的那個樣子。愈深愛的人,受到的打擊往往最深,尤其當自以為自己很了解,但發現可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的時候,很難去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事實。

故事從泰絲的失蹤揭開序幕,隨著碧翠絲的探查,藉著不同人的訴說,逐漸拼湊出泰絲的各種面向。透過認識泰絲的朋友,她感受到自己的缺陷與不足,試著去改變與突破既有的價值觀。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選擇走出安全範圍,去面對未知的挑戰。為了親愛的妹妹,碧翠絲看似冒失的舉動,是她對妹妹真摯情感的表現。

然而除了在故事裡表現出碧翠絲與泰絲的姊妹情深,小說裡其實還帶著一個嚴肅的議題:「基因改造」。失蹤前的泰絲已經懷孕,而且還檢驗出腹中的胎兒與因病過世的親人里歐,擁有相同的病症「囊腫纖維症」。深愛自己孩子的泰絲,到醫院裡面做了治療,還收到了微薄的補助。她並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不僅僅只是治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母體與胎兒都產生了變化,因此發生了可怕的意外。從泰絲失蹤的原因一直到追查死亡的真相,碧翠絲愈來愈接近事件的核心,但也陷入了危險的泥沼。

藉著基因工程技術的逐漸增進,人逐漸可以改變或治療與生俱來的缺陷。當超越了治療的範疇,彷彿連長相、個性甚至是智商都可以自由選擇,只是道德倫理上,並不允許這樣的行為。當治療不再只是治療,而是滿足個人慾望的一種實驗,那基因改造的動機是否還能說是正當?複製心臟可以說是用來治療,那複製人呢?即使成功的創造出新生命,能夠恣意增加的「客製化人類」,很可能會被歧視與看輕。因為得來太過容易,反而不會珍惜。生命的可貴,正在於每個人的獨特。

《親愛的妹妹》並未探討到像「複製人」爭議性這麼強烈的議題,反而是著墨於實驗者的心態。人不可逆天而行,即使有了足以運用的技術,也不該輕易地跨越禁忌的界限。更不應該做的,是把生命當成一場實驗。誰也沒有權利主宰、評斷別人的生命。人皆生而可貴,不該容許別人侵犯自我,不該被操縱。

這是一本情感綿密的小說,雖然綴以基因改造的議題,讀來並不艱澀,很輕易地就能融入故事裡面,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故事的佈局非常的細緻,在追查過程中總讓人忍不住往下讀,卻又不敢再讀,是害怕真相的恐懼,與渴望事實的期待感,兩種複雜的情緒在交錯著。碧翠絲追究真相的同時,也是在進行對於泰絲之死的自我療傷吧。

當小說走入尾聲,感受到的不是安心的解脫感,而是無止盡的悲傷與痛楚。身體上的虐待或許駭人,情感上的殘忍卻刻骨銘心,失去家人的痛,是最難以磨滅的傷痕。這本書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若與家人感情甚篤,想必能夠感同身受。在失去以前還是再多愛家人一點,誰也不知道意外會發生在哪個瞬間,不是嗎?